具身智能革命:迪拜AI展揭晓工业机器人“自主决策”新突破

2025年2月4日,阿联酋迪拜——在今日开幕的迪拜AI技术人工智能展上,一项颠覆传统工业制造的技术成为全场焦点:具身智能(Embodied AI)机器人系统。Meta公司联合工业巨头推出的“小脑模型”与日本Mujin的因果推理仓储机器人,共同展示了AI如何让机器真正“看懂”物理世界并自主决策,标志着工业自动化迈入全新时代。

Meta小脑模型:让机器人学会“肌肉记忆”

“这不再是简单的机械臂重复运动,而是让机器人具备人类小脑般的即时反应能力。”Meta首席科学家杨立昆在主题演讲中,向全球首次公开其与德国汽车制造商合作的NeuroLink焊接系统。该系统基于端到端强化学习框架,通过每秒4000次的动态环境数据采集,可实时调整焊接压力、角度与温度。

现场演示中,搭载该模型的机械臂面对故意设置的0.5毫米钢板错位,仅用0.3秒便重新规划路径,最终焊接接缝精度达到±5微米。宝马生产线实测数据显示,该系统使车门焊接良品率从88%跃升至99.7%,每年可节省超200万欧元质检成本。“传统编程需要预设所有可能情况,而具身智能让机器人像人类技工一样动态适应环境。”杨立昆强调。

Mujin仓储机器人:物理世界的“因果推理者”

日本先锋企业Mujin的展台前,一台装载彩色塑料箱的AGV(自动导引车)正在上演“危机处理秀”。当工作人员突然推倒货架、散落数十件货品时,机器人并未陷入程序混乱,而是迅速扫描现场,优先抓取印有“易碎”标识的包裹,并将倾斜货架支撑杆重新定位。

“我们的秘密在于世界模型(World Model)与因果推理的结合。”Mujin CTO 森亮太向《中东科技观察》透露,其Phoenix-3系统能构建包含摩擦力、材料形变等参数的虚拟物理环境,当现实场景出现偏差时,AI会模拟多种干预方案的后果。“比如货架倾斜超过15度,系统会优先稳定结构而非继续分拣,这种决策逻辑在过去需要人工编写数百条规则。”

工业革命4.0的“临界点”

据展会同期发布的《2025全球工业AI白皮书》,具身智能已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:

  • 在沙特Neom智慧工地,具身AI起重机单日完成2000吨异形钢结构吊装,耗时仅为传统设备的1/3
  • 新加坡港口的AI集装箱搬运系统,通过多模态感知实现暴雨天气下的毫米级定位
  • 中国宁德时代的电池组装线引入具身质检机器人,缺陷检出率提升40%

“这不仅是技术升级,更是生产逻辑的重构。”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主席埃琳娜·卡斯特罗在圆桌论坛中指出,“当机器人能自主应对突发的设备故障、原材料瑕疵甚至地震扰动,制造业将真正实现‘无人化韧性生产’。”